查看原文
其他

AI专利构筑智慧工业数字化新生态

近日,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、工信部电子知识产权中心发布了《AI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赋能数字经济新时代—中国人工智能专利技术分析报告(2022)》(以下简称“报告”)。报告显示,从全球产业发展角度来看,新一轮科技革命深度推进,工业数字化转型进入加速发展期,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,为增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提供了重要抓手,我国在这一时期应抓住机遇,开启万物智联的“智慧工业互联网系统——工业互联网2.0”新阶段,完成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的转变,为此应继续大力发展智慧工业。
报告显示,截至2022年9月,我国智慧工业AI相关专利申请量共计65万余件。百度公司、国家电网、腾讯公司展现了很强的创新活力和一定的技术优势,此外,清华大学、浙江大学、浪潮集团、华为公司、中科院所等在智慧工业领域均有大量布局,发展潜力十分强劲。从前十名创新主体来看,有七家企业,两所高校,一家科研院所,表明智慧工业领域在产业端更加注重知识产权的转化应用。

图 1 中国智慧工业AI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排名

依据“创造力”、“保护力”、“运用力”、“竞争力”、“影响力”五大指标维度对智慧工业AI领域的主要创新主体进行高价值专利及其创新驱动力评价。我国智慧工业领域的创新驱动主要来自中国企业,特别是我国的互联网、信息技术头部企业,在创造力、保护力、运用力、竞争力和影响力等五个方面均表现出了更强的驱动能力与优势,相较而言,我国的高校、科研机构的高价值专利保护力和产业运用力方面还有提升的空间。
多家创新主体推动AI高质量专利在智慧工业场景中落地应用,用知识产权助力智慧工业快速发展。
围绕智慧工业的核心技术,包括计算机视觉、深度学习、知识图谱和智能云等,百度已经布局近9000件AI相关专利,创新成果在贵阳、重庆、桐乡等约16个区域,电子、汽车、装备制造等22个行业落地应用,服务工业企业超过18万家,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和产业智能化升级。
围绕智慧工业领域,华为布局了3000多件AI相关专利,涵盖了神经网络、图像处理、特征信息提取、图像传感器等多个智慧工业AI技术领域。利用AI机器视觉,华为在松山湖部署的生产线实现铭牌遗漏、错误、螺钉缺失等在线智能质量检测。通过云边协同,对采集制造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在云端优化训练,自动推送优化后的模型到各生产环节,提升了生产效率。
国家电网聚焦能源领域,布局了8000多件AI相关专利,包括深度学习和知识图谱等AI关键基础技术专利,以及远程监测、智慧电网、智慧巡检,缺陷识别等应用技术专利。利用AI技术,国家电网在电力运行情况监测、电力供应保障、大型设备“自我管理”等方面实现了智能化转型升级。
由AI驱动的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,正在推动社会经济转型升级,AI+工业互联网为建设制造强国插上腾飞的“翅膀”,专利则成为推动工业网络化、数字化、智能化的新引擎。AI+工业互联网正在中国这一“世界工厂”落地生根,助力千行百业实现智能化升级。



长按二维码,关注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知识产权中心官方微信


本公众号定期推送知识产权及竞争政策相关的法律政策与政府文件、最新全球行业信息、国外国防产权动态、原创文章与专家观点、业内高端活动消息、《电子知识产权》(月刊)&《竞争政策研究》(双月刊)文章节选及重磅全文、专利态势发布、中心最新成果发布及相关新闻报道等诸多内容,欢迎各界人士关注!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